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援塞医疗队:中南大学的身影

   中国教育在线湖南站    2016-11-03

  10月的塞拉利昂正值雨旱交替季节,疟疾、伤寒患者明显增多,位于首都弗里敦的中塞友好医院里,前来就诊的人们络绎不绝。如今,这家医院越来越成为该国及周边国家人们就医的新选择,而这都是因为中国医疗队的到来。

  这支医疗队是来自中国湖南的第十八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20位队员中,有10位来自中南大学。他们将在这里工作1年,用医术、仁爱和勇敢,在异域他乡救死扶伤,展示中国医疗队和中南湘雅人的风采担当。

  

  大勇大爱,两万里之外直面重重考验

  时间回到2016年2月20日。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中国(湖南)第十八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先遣队抵达塞国首都弗里敦。下了飞机,来到目的地——中塞友好医院,队员们都被眼前的景象给怔住了。

  “宿舍里满是灰尘,食堂做不了饭,更不用说开展手术了。我们是作为先遣队过来的,一切基本从零开始。”医疗队队长滕朝宇介绍,先遣队共9位队员,8位来自湘雅二医院,1位来自湘雅三医院。

  塞拉利昂位于西非太平洋之滨,人口约700万,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全国注册医师不到180人,而中塞友好医院仅1位当地医生。

  “药品、器械短缺,医疗设备基本不能用,手术室从来就没有清理过,器械堆在一起,房间也没有分类。” 医疗队年纪最小的刘尧妙护士,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与此同时,大家还要清理抗埃博拉时期十几个库房的遗留物资,将其分类,登记造册。

  “宿舍里没有柜子座椅,没有蚊帐,没有自来水,没法住;厨房连锅碗、炉灶、煤气罐都没有,都得靠我们到几十公里外的市区一件一件买回来。”医疗队厨师钟波回忆,那时候他和队员们经常一天跑几趟,顶着烈日,一路颠簸,一路曝晒,去购买生活必需品。

  好在中国驻塞拉利昂大使馆、经商处以及塞国政府对医疗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尤其是赵彦博大使、沈晓凯参赞等多次现场调研,帮助解决紧要问题。

  2月27日,医疗队员们终于搬入了宿舍;3月27日,手术室清理完成;3月29日,在停电三次的情况下,完成了该院第一台手术,6月,包括1位湘雅医生在内的11位增补队员抵达,医疗队力量得到进一步充实,各项工作走上正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的威胁也越来越近。

  由于当地医疗条件、气候环境、生活习惯等原因,伤寒、疟疾在塞拉利昂十分常见,队员抵达时,埃博拉病例还有散发。队员们在工作的同时,也时刻遭受威胁,虽然倍加防范,仍有好几位队员先后感染伤寒或疟疾。

  “这里发病比国内危险数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作为队里唯一的感染科专家,梁骏医生表示,到塞拉利昂以来,自己神经一直紧绷,生怕有所闪失,好在有惊无险,现在大家都康复了。

  “考验重重,困难重重,但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这表明我们这支队伍已经经受住了考验。”医疗队员陈新瑞说,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驻地打了深井取水,虽然水里会夹杂着泥沙;有了大功率的发电机,虽然24小时不间断工作也偶尔断电;有了10M的网络,虽然20个人用起来太过“拥堵”;时常会收到来自祖国的问候,虽然时常因想家而彻夜难眠……

  

  大仁大义,数千位患者受惠一流医术

  17岁的梅斯最近小腿疼痛无比,甚至无法正常行走,到中塞友好医院就诊后,唐琪医生发现她腿部长有血管瘤,必须尽快手术。在护士张晓和麻醉医生的配合下,唐琪为她进行了全显微镜下血管瘤切除手术,手术用时不到一个小时。第二天,梅斯就能下地活动了。而当听说这样的手术在塞国还是第一次开展时,她激动地向医疗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像梅斯一样,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来到中塞友好医院,并在这里康复出院,而这都得益于医疗队开展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医疗活动:

  3月31日,超声科谭宜医生和儿科医生一起确诊了塞拉利昂首例风湿性心内膜炎所致二尖瓣病变。

  6月23日,医疗队快速响应,两个多小时内救治12名车祸伤病人,使他们转危为安。

  6月23日,叶轲医生主刀完成该院第一例全身麻醉手术,也是第一例巨大甲状腺肿块切除术。

  7月1日,唐琪医生主刀完成该院首例锁骨骨折术后内固定外露探查及取出手术。

  8月28日,利比里亚一名中国专家因同时感染“疟疾”和 “伤寒”,病情发展迅速,医疗队连夜远程会诊,指导控制了患者病情。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医疗队共完成了门诊4000多人次,手术20多台次,检查检验3000多人次,并培训了一批塞方医护人员。还针对华人华侨、中资机构等公布了就诊时间、流程及24小时值班电话。

  “随着医疗队影响力的扩大,包括一些高层人士在内的越来越多的塞国及周边国家患者都来这里就诊了。”中塞友好医院塞方院长卡鲁表示,最近,美国、日本等在塞国侨民较多的国家都派专人来院考察,想把这里作为他们的定点医院。

  而援塞医疗队的事迹也受到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医疗队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医术,一次又一次地实施了许多以前无法开展的手术,不仅带来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还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7月29日,塞国三大主流报纸之一Concord times在题为《中国医疗队为塞国人民提供优质服务》的报道中,对医疗队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虽然在很多人心目中,这里已经是塞国最好的医院了,但是我们的目标是要把它打造成为西非最好的医院!”滕朝宇说,不久前,他被任命为该院中方院长,这让使他进一步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大医大德,43年坚持诠释大医担当

  “这是国家使命,光荣而崇高,虽然在那边工作的日子会很艰苦,但是,它留给我们的是一辈子的荣光和印记。”今年已经78岁的湘雅二医院骨科李贺君教授是第一批援塞医疗队员,也是援塞医疗的参与者和见证者。

  和李贺君教授一样,从1973年中国派出第一批援塞拉利昂医疗队开始,湘雅二医院的医务人员便开始赴该国工作。43年来,仅湘雅二医院就派出医疗队员8批30位,最多的一批9人,他们中间有医生、护士、技师,也有司机、厨师,有的在那里一呆就是两年半。43年来,这份跨越国界的无疆大爱,这份坚守和担当,一直都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浓厚。

  2014年,当埃博拉肆虐非洲大地时,湘雅医院两位教授作为中国首批埃博拉出血热救治专家组赴塞拉利昂指导病例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2015年,湘雅医院牵头组建中国(湖南)第五批援塞抗疫医疗队,派出18名队员赴该国抗击埃博拉。

  就在不久前,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指导和支持下,湘雅二医院又主动承担了2016年援塞“光明行”任务。9月中旬,陈晋东副院长、眼科唐罗生主任一行,利用一周的时间,往返中塞两国,就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项目计划,医院派出的医疗队将赴塞拉利昂工作20天,完成300例左右的免费白内障手术。目前,2位眼科专家和1位护士也已整装待发。

  “这就像一场接力赛,中南湘雅人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在诠释着‘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精神,为中非友谊、为‘一带一路’战略贡献应有的力量。”滕朝宇坚定地说。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