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拨开遮眼浮云 提升教学智慧——湖南省两个名师工作室举行联合研修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湖南站    2020-05-29

  5月23日下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杨华当工作室与新宁县赵艳红幼教名师工作室联合研修活动在县进修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会议由杨华当老师主持,湖南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新宁县主管师训和教育教学的李永虎副局长做了《课程发展、教法变革与教学智慧》的学术讲座。两个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和县内部分学校的领导、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讲座极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考虑到教师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无暇系统学习,利用本次集中研修的机会,李局长旨在帮助教师们充实教育教学理论,确保在教育教学中站得高,看得远,有理可依,有据可循,从而有效地避免陷入经验主义的旋涡,减少教学的盲目性。

  李局长站在历史和理论的高度,从课程发展、教学方式变革、教法智慧选择以及教学智慧养成四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通过对古今中外课程的发展演变、教法的融汇与对比,让老师们清晰地了解其历史发展的缘由后,李局长强调,把握好教学智慧,不仅能磨炼教师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地促进教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构建;教学是一门“人学”,期望老师们能成为至圣先师孔子一样智慧的老师,深受学子拥戴和敬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李局长着重语重心长地谈了自己对当前教育的几点感悟。

  第一,课程体系的落实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不够。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课程的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课程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就好比鱼与水、运动与跑道的关系,二者融会贯通,方能相得益彰。但现状不容乐观,在校本课程开发这一块,还存在较大的空白,这对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不利的。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们在实践之余,对于理论的思考还不够,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尚需加强。

  第二,教法智慧的选择存在一定程度的失衡。所罗门说过,“哲人眼前有智慧”(《箴言》)。在教法智慧选择上,很多方面值得老师们深思。首先,要参透“因材施教”这个关键词的内涵。因材施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虽然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必须要遵循一些基本要求。教师应在多个方面着力,比如了解自己所讲内容和自己的学生,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善用师生共同熟悉的言语,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与学习,引导学生理解、吸收和再生所学知识,复习和验证所学内容等。其次,教学要有智慧,要有效果。老师们要练好基本功,找准“着力点”。落实课堂教学智慧,要紧扣十个字——“备(备教材和学生)”“理(理内容)”“正(正心态)”“引(引兴趣)”“明(明目标)”“叙(叙内容)”“联(联古今)”“围(围中心)”“固(固基础)”“伏(伏问题)”。教学智慧不是什么什么新颖高深的东西,它就是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深刻把握、灵活运用、融会贯通、随机应变、金针度人,它就在我们身边。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提升课堂教学智慧,把握教学基本策略,在激励、自学、互帮、诊断和综合辅导“五管齐下”方面做好文章。

  第三,应着力教学智慧的养成。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在自然的一切作为里面,发展都是内发的”。养成教学智慧,教师一定要坚守专业信仰,有信仰,有理想,有内发力,才能构建大格局观。养成教学智慧,教师应与时俱进,养成治学的好习惯,活到老,学到老。养成教学智慧,要特别注意教学技巧,应把握好教学平衡,平衡意味着健康,失衡会衍生出病态,教师们要懂得权衡取舍,提升自己的智慧和魅力。“亲其师,信其道”,这是最大的教师智慧,教学智慧的修炼永远在路上!

  教育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系统,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动态平衡的观念,并艺术地、智慧地运用到系统的各个环节,做一个智慧的教师!老师们要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开垦新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沃土!这是一堂有底蕴的学术讲座,一如一束敞亮之光,照亮了教师们的成长之路。李局长用他真知灼见的教育理念,广博的才情学识,为教师们构建了一幅清晰可行的教学思维图。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成长的道路上,老师们需要自我磨砺、自我约束,也需要专家长者的引导点拨。有时候,一句轻轻的提示,一点中肯的建议,一次温馨的提醒,会让我们突然顿悟,少走很多弯路。李局长正是这样的专家、长者、引路人,李局长的讲座,正是拨开我们眼前浮云的阳光,打开我们教育心灵的钥匙,让我们少走弯路的导航仪!

来源:与子偕教(微信号a13973964130)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