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电竞”专业≠“打电游”,学好“电竞”不简单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2017-03-06

  “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打游戏了!”近日,不少网友如此感慨。教育部近日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6年增补专业目录,确定了包括“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在内的13个增补专业,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人们热烈讨论。曾经被人百般诟病、认为是“不务正业”“荒废学业”的电子竞技,将有机会走进高校课堂。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人们的猜测和讨论。

  “电子竞技”设置专业是否合适?“电子竞技”专业是否是“打电游”?“电竞”正式成专业,是否意味着电竞行业的春天已经到来?带着一系列问题,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和申报“电竞”专业的湖南体育职业学院专业筹建负责人柳军。

 

  一.问:不少媒体报道使用“电子竞技”专业,也引发了人们关于本专业培养教学的猜想。“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是否可以理解为“电子竞技”“打游戏”?专业培养方向主要是什么?

  答:电子竞技(Electronic  Sports),是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是以现代电子技术和电子设备作为运动器械,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中,采用统一的竞赛规则,在有限时间内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对抗,既是智力运动,同时也正成为身心合一的运动。2003年11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正式批准将电子竞技列为第99个正式体育竞赛项目,目前的“序列编号”是78号。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向教育部申请增补“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意在培养涵盖电子竞技运动及其产业链中各个环节以及相关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众所周知,电子竞技产业已逐渐成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的新兴产业,其产业链很长,涉及的行业和门类比较多,特别是相关从业人员众多、爱好者粘合度和带动力强。从我们前期专业调研的情况分析,目前,专业人才培养面向的主要岗位为电竞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职业经理人、赛事策划与执行、战术与数据分析、场地运营与维护、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电竞主持与主播、电竞商务等,培养电竞运动员只是众多职业岗位指向的一种选择。由于电竞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有限,对他们的培养,我们将围绕电竞运动员终身教育,整合课程体系,使他们在结束电竞选手职业生涯走向社会后有一技之长,能立业创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电子竞技,曾经是让老师和家长谈虎色变的字眼,误认为它是玩物丧志的游戏,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事这件不靠谱的事,肯定影响学习,甚至影响前途。其实, 电子竞技和打游戏有着本质的区别:

  1.游戏主要是娱乐,而电子竞技是正式体育项目。游戏主要是在虚拟的世界中以追求感受为目的的模拟和角色扮演,而电子竞技则是在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环境里,进行严格的、有组织的,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和体力的对抗。

  2.电子竞技有明确的比赛规则与比赛时间,而游戏没有时间、回合限制,容易让人沉迷。

  3.电子竞技比赛是运动员之间,秉着公正、公平的体育精神的竞赛,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和体力对抗,决出胜负。游戏主要是人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不一定需要人与人的对抗来评判结果。电子竞技对青少年智力发育、身心协调都很有帮助。可以让青少年在与别人对抗、比赛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协作,不断超越自我、战胜自我。

  4.一些体感类电子竞技对青少年的体力也有要求,是体脑结合的锻炼项目。电子竞技还可以模拟出很多不同的真实环境,让青少年从中获得不同体验,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5. 电子竞技除了本身游戏和体育属性外,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电竞文化在国外已经成型。

 

  二.问:专业教师如何选择?是否有职业选手任教?

  答:我们将通过重点培养、合理引进与聘用等方式,建设一支基础理论扎实、教学研究能力强、实践教学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为此,将采取培养和引聘并重,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校内专业教师既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又要到电子竞技行业、企业一线学习和实践。完善教师的轮流进修制度,到企业顶岗实践制度,力争在 3 年内,使本专业的教师受到高水平的进修和培训,具有企业顶岗实践经历的达到100%,以达到更新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增强实践教学能力的目的。

  同时,将聘请一批电竞行业、企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专家、高级技术人员或技师及能工巧匠担任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教学能力培训,达到专任教师技能化,兼职教师教学化,建设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相对稳定的高素质教学团队。

  湖南地区电竞行业发达,玩家用户数量较多,是职业电竞选手的重要输出地,享有“电竞之乡”的盛名。我们已经和部分湘籍国内知名职业电竞选手取得联系,商榷担纲教学任务事宜。我们热衷欢迎更多的国内知名职业电竞选手加入到我们的专业建设团队,共同为电子竞技运动与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三.问:对本专业未来毕业生在就业方向和就业标准上有何预判?是否有相关企业进行合作教学或实践?

  答: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率先在全国高校申报新增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以职业需求为向导,调整优化体育类高职专业结构的重要举措,将填补国内电子竞技人才教育的空白。

  针对电竞人才需求“就业岗位宽泛,岗位迁移性强”的特点,我们将积极探索紧贴行业需求的“1+2+3+4”的电竞人才培养模式,即:“1条主线”:以培养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主线;“2项技能”:体育技能与职业技能并重;“3个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融合;“4个结合”:工学结合、课内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以达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育人目标。

  通过学校的培育和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的学生能基本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相信这些能力与素质将是他们成为优秀的电子竞技从业人员的坚实基础,这也是电子竞技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就业标准。

  从目前市埸需求分析,未来毕业生就业的部门主要是:职业俱乐部、电竞公司、体育协会和其他电竞相关部门。就业的主要岗位为电竞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职业经理人、赛事策划与执行、战术与数据分析、场地运营与维护、俱乐部运营与管理、电竞主持与主播、电竞商务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竞技的概念和内涵也会不断发展,我们将及时跟踪电子竞技市场需求变化,加强对人才需求的变动规律与发展趋势的研究,对接市埸灵活调整专业培养方向,满足区域经济和电子竞技行业发展的潜在需求,不断提高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能力。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可以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和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具有得天独厚的行业优势。目前,我们已经和湖南电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长沙市电子竞技运动协会、 上海热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OMG电子竞技俱乐部、乐视体育等电竞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友好意向,在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课程标准研制、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实训和实践教学的条件,模拟职业环境,开展产学研工作,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合作意愿和广阔的合作前景。现与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已有意向合作的企业,至少能支撑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三至五年的建设与发展期。

  

  四.问:据教育部介绍,申请专业需要提供相关建议材料(包括:专业相关行业(职业)人才需求报告、专业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报告等)。“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和必要性是如何调查与论证的?该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如何?

  答:我们走访了湖南、北京、上海、内蒙古等地一些有代表性的电竞相关行业,与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及员工进行了深入沟通,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座谈会、个别面谈、网络调查等方法。分别制作了企业调查问卷与访谈提纲、行业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访谈提纲等,同时通过网络对相关单位进行了调查。

  通过上述社会调查,对电竞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动态进行深入调研,了解电竞专业人才需求状况、面向的岗位群及需求量和职业标准;掌握单位或部门对电子竞技人才的学历层次和能力要求,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市场定位,为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提供第一手真实依据。

  在前期进行的专业调研时,我们发现目前我国的电子竞技爱好者虽然数量巨大, 但相当部分仅仅是“玩家”, 虽具备一定的竞技水平, 但缺乏相应的引导和培训,综合素质缺陷明显,不能很好的满足电竞运动与电竞产业工作岗位的需求。造成一方面市场人才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有大量人群有进入意愿却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行业人才结构性缺乏。在前期的调研中,走访的电竞企业负责人几乎众口一词的表示“缺人”,甚至有些企业表示“到了要到网吧去拉人的地步!”,但又苦于“没有合适的人”。

  我们分析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电竞产业规模大,相关产业链长,可提供的岗位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对相应人才极度渴望。

  2.    由于产业发展速度过快,目前没有专业、规范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培养符合规格的人才,并向市场进行稳定的供给。

  3.    尽管社会对电竞的偏见开始逐步消除,但电竞产业毕竟还没有成为大众意识中择业的主流方向。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高素质人员流向电竞产业。

  4.    相当数量的非专业、低龄化人群出于对新兴产业的向往、对游戏的爱好,抱着“玩”的态度进入这个行业,即目前相对低素质人群进入意愿较强。

  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使得目前电竞产业从业人员从客观上呈现:高端人才相当部分来自国外(如韩国);中端人才主要从互联网、信息等相关行业转型,专业度不足;低端从业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的态势。在电竞产业人才如此缺乏的情况下,目前国内没有专业、规范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培养符合规格的人才,并向市场进行稳定的供给。湖南体育职业学院适时开设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教授更多电竞产业相关专业技能,从供给侧着手解决结构性缺失环节,顺应社会大众对优质电子竞技职业教育资源及公共实训的需求,促进电竞爱好者更好地提升自我。通过为他们提供更好更广阔的发展平台,能够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专业的电子竞技相关专业人才,可缓解电子竞技人才匮乏的状况,对促进电子竞技产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五.问:学校目前对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对该专业未来发展有何预判?

  答:该专业是刚通过审批成为2016年新增补专业,招生要到2017年,招生计划要待省教育厅批准下达。由于是新设专业,我们初步打算开设一个班(40-50人)。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社会反响很热烈,有很多学生和家长表示了报考意愿,远超我们的预期,我们对于招生形势持谨慎乐观态度。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社会大众对该专业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所以目前我们的主要工作之一是做好相关的宣传引导,帮助大众正确全面的认识该专业,从而判断考生是否合适就读这一专业。即要尽量减少盲目跟风式的报考,又要尽量避免因了解不够而错失良机。

  从人才培养的方面看,该专业筹建团队已制定了规范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方向、课程开设内容、师资配备等,从硬件建设来说,该专业的实训场地,实习单位等也已经准备到位。

  电子竞技产业在我国的强劲发展已成为大势所趋,所以从大的趋势来看,我们看好该专业的发展,这也是湖南体育职业学院敢为人先积极申报开设这一新专业的原因。但一个专业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站到风口上就行了,它需要有一个努力建设、逐步成熟的过程,我们预计是3-5年时间。

  

  六.问:我国电子竞技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答:从全球范围看,电子竞技正发展成一种具有广泛参与性的阳光向上的互动运动产业,正朝着赛事品牌化、赛事组织规范化、竞赛规则标准化、俱乐部运作商业化的方向发展,以赛事为核心的全球电子竞技产业已创造了巨额产值。其产业链很长,涉及的行业和门类较多,特别是相关从业人员众多、爱好者粘合度和带动力强。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电竞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基于电脑展开的传统电竞以外,现在还发展出了基于移动电子设备的移动电竞和体感体验模拟运动的休闲电竞,包括基于电视盒子的TV电竞等。可以预见,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设备的飞速发展,新型的电子竞技项目将不断涌现,其发展空间和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的电子竞技产业从1998年开始发展至今,经历了“探索期”、“启动期”,目前已进入“高速发展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呈现出大众化、正规化、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并已经逐步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和产业链。根据行业权威分析统计,2014年中国电子竞技整体市场规模达到226.3亿元,随着2015年资本的投入加大,粉丝经济的进一步凸显,整体市场在电商、广告等方面的商业化进程加快, 2015年整体市场规模达到近270亿元,未来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00亿元。

  

  七.问:对有意报考学习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考生和家长有何建议?

  答:(一).明确“电子竞技”的内涵以及其与“电子游戏”的区别(在问题一中已有涉及)。

  (二).充分了解“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培养什么人?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该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体育(电子竞技)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电子竞技工作规律,具有较强实践能力,能在电子竞技相关企业、体育部门从事竞赛、教练、裁判、主持与主播、赛事(活动)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的技能型体育人才。

  (三).要认识到该专业对于就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有一定门槛条件(应具备较好的数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形象气质也有一定要求),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游戏打得好就可以读”更不是“网瘾戒除所”。

  (四).“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是由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申报,教育部审批新增,于2017年开始通过高考进行招生的三年全日制(大专)学历专业。近期有部分人员或单位,借教育部新增专业目录公布的热点时机,将自己的非正规性质培训包装成为所谓的“电子竞技专业”进行宣传招生,应认真识别,慎防上当。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