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长沙理工大学举行“传播创新与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

   中国教育在线湖南站    2016-09-27

  

  9月25日,“传播创新与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在长沙理工大学召开。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交通报、湖南日报、湖南广播电视台、湖南卫视、湖南数字频道、长沙晚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红网、山东广播电视台、每日经济新闻、瞭望东方周刊、南方周末等中央驻湘媒体相关负责人、省内各大主流媒体领导与资深记者、部分从事媒体工作的校友媒体嘉宾与会,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业大学、长沙学院等省内各高校新闻院系领导、教师和中南传媒、长华银公司、磅礴新闻、小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以及长沙理工大学新闻系全体师生参加,省教育工委宣传部部长曾力勤、校党委副书记邹宏如出席。

  曾力勤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指出,高校应重视新闻宣传的创新意义,开拓新闻宣传的新局面,创新新闻传播理念、发展手段、体制机制,注重职业道德培养,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抓住机遇,奋发有为,顺势发展的新闻人才。

  邹宏如介绍了学校办学60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创新成果,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是推动长沙理工大学新闻学科建设与发展、交流借鉴新闻人才培养经验、深化新闻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更是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与新闻舆论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的有力举措。

  文法学院院长王新生介绍了学院新闻专业办学情况、学科特色与学院人才培养计划,并表示学院致力努力培养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备国际新闻理念、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全媒体人才。

  学术研讨会围绕“媒介创新与人才培养”、“职责使命与舆媒素养”议题展开,分为上下两场。

  上半场由宣传部部长王宏、湖南省政府参事成松柳教授主持。

  研讨会上,湖南日报副总编辑颜斌结合自身的从业经验,从党和国家的会议指示、各大媒体的发展态势、用户的参与情况以及广告份额的投放比例这四个方面论证了“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引导舆论的主要阵地”的观点,并对新闻学子全面阐释了“道”和“术”的关系,即要讲记录,遵守法规伦理,要拥有全面的专业素养,深刻的思想写好评论,高度的整合能力以及一副“好身板”。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季水河教授提出新闻行业“变与不变”的创新思维,他认为,新闻传播的特性是内容,新闻创新的关键是内容的创新,形式创新要跟进。在创新层次上,要在薄弱环节做突破,他列举了湘潭大学新闻专业建设的成果,提出在新闻专业培养方面,在提高基础业务能力上,也要加强文化修养的培养,提高新闻敏感性。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王丽辉结合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运用经典案例指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同时要有定力;红网副总编辑杨国伟分享了他对新闻评论方面的观察,建议高校要合力构建开放型的新闻评论人才培养模式;长沙理工大学新闻系教师耿蕊总结了新闻专业在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下半场由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李剑波和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新闻系主任赵继光主持,主要以交流与讨论等互动形式展开。

  湖南日报副总经理张效雄对新闻学子的要求是“我们需要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班的人才,要把自己当做宣传党和政府政策的喉舌。”他认为,新闻学子不光要具备会写这样的基本技能,还要精通计算机技术,掌握外语及灵活的交际能力,懂得发行、财务等更多和管理有关知识。

  湖南大学徐琼博士对加强新闻管理人才的培养表示认同,认为高等教育还要紧贴实际,培养管理型人才势在必行,高校的新闻课程要处理好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专业方向。湖南卫视著名“频道声音”丁文山结合自己成才经历,认为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发展将在未来媒体行业更有竞争力。

  来自中国青年报的记者洪克非向在场同学展示转发量超过几百的稿子和新闻直播的转发次数进行对比,说明新媒体发展的激烈程度,并指出虚拟现实、网上直播将是下一代新媒体”。来自伦敦大学的媒体人类学博士周范才将微信和facebook,twitter等国外新媒体进行对比,探讨中外社交媒体的不同。农民日报记者张振中认为作为一个新闻人要有一颗责任心,以“人生须知负责人的苦处,才知尽责任的乐趣”做好新闻工作。

  “传播创新与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是长沙理工大学纪念办学60周年的重要学术活动,由校宣传部主办、文法学院承办,加强了学校与省内兄弟院校、媒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了解了媒体行业发展前沿。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